美国商务部率领26家无人机厂商本月抵台引发关注,为了寻找可代工的零附件台厂纳入其供应链,台经济主管部门喊出至2028年将月产1万5000架无人机的目标,对应台防务部门主管顾立雄先前表示“我们不适合用自己的品牌”,显然赖当局在军武发展上仍需假手他人。台湾军用无人机无法全面标示岛内生产,恐怕需以美国军购作为优先选项,岛内业者甚至还得透过美方贴牌代销,已让台无人机助美“脱中”沦为军火“代工”。
根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导,台防务部门官员以及美国商务部共同出席,意味希望促进台美在无人机上的合作,摆脱对中国大陆供应链的依赖,由于中国大陆拥有全球最大无人机产业的市场,成为美国极力摆脱对其依赖的军事战略,希望借着台湾先进的芯片、零组件、工具机等产业,在军事无人机的发展上得以重建,却在台湾军事品牌的迷失、美国脱中策略的施压以及无人机贴牌代销的困境下,开云电竞台湾恐将沦为边陲化的军火代工商。
顾立雄公开表示,台湾在无人机的国际市场上,无法以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,使人联想只能晋升美国军火商的代工厂,这番言论引发了各界关注。顾立雄透露出台湾地区防务产业的结构问题,显示出岛内无法在全球军事市场中独立发展,还反映出双方在军事合作中的弱势地位,沦为美国的边陲附庸,迫使台湾永远无法建立军事品牌。
台湾若仅仅成为美国军火商的代工厂,无法自主发展防务工业,这对台湾地区长期的军事安全与经济发展都有隐忧,即使台湾被美国视为“印太战略”中的重要角色,在军事合作上扮演着关键地位;台湾在无人机技术上就算拥有一定产能,似乎无法打破这个美国上限,仅能提供代工服务,这意味着台湾未来的军工发展只能依赖美国,成为大国博弈下的军事筹码。
美国军事发展正在全球推动“脱中”战略,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对中国大陆的军事与经济依赖,尤其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装备,已经在俄乌战争中展现效益,美国自然希望借此摆脱中国大陆的供应链。美国虽然号称台湾为军事盟友,这类合作在表面上反让台湾陷入对美依赖,加深两岸之间的高度紧张,台湾在美国脱中策略的施压下陷入一种军事附庸。
美国目前的国防战略是在地缘政治上摆脱中国的供应链,台湾在技术与地理上成为不二人选,假如美国的军事科技与制造产业逐渐移转,台湾可能会被抛在一旁,就此失去绝对战略价值。因此,台湾必须思考在这场无人机大战的“脱中”战略定位,不应单纯扮演美国军武的代工角色,理应积极争取技术转移与合作机会,开云电竞确保不因美国战略调整而被全面牺牲。
当局大力宣传的无人机恐将成为美国队?一旦进入一种贴牌代销,不仅难以摆脱“代工宿命”,也难捍卫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利益,使得无人机背后的外宣包装不言自明。台湾虽然具备无人机的生产技术,但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力供应商,仍需具备更强的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。然而,当局如果选择透过代工方式,与美进行品牌贴牌销售,在防务授权的相关技术上又该由谁监督负责,势必陷入无人机贴牌代销困境下的代理风险。
美国今年传出拟在台湾生产武器,透过相关法条出口关键技术,对比美方多年累计未交付军售台湾项目总额约两百亿美元,此一舆论风向除了企图解决美国国防生产供应链导致的交货延宕,也符合了当局的“抗中保台”之术。未来无人机若直接许可在台自制,为何还要贴美国牌进行代销,联合生产风险下的机敏技术恐怕才是魔鬼细节。
台湾在美国“脱中”战略下,扮演关键却又极具风险的角色。顾立雄的言论显示出台湾目前的无人机产业仅能提供代工服务,将让台湾军事品牌迷失。美国试图借由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反让台湾在中美对抗的策略下沦为附庸。台湾无人机贴牌代销的困境,在授权风险下的机敏技术恐怕还会暗藏外流风险。
台湾在防务科技发展上,理应关注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,而非仅仅依赖外部市场的代工订单,唯有建立起强大的防务科技产业链,才能在美国的“脱中”战略中找到自身定位,避免沦为国际军火代工的殖民地。